甄氏坟园春露亭

白杨如柱草如茵,湛玉零珠苦怆神。
况是清明风雨恶,可能无泪湿衣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甄氏坟园春露亭》是元代诗人宋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亲人的哀思以及在恶劣天气中的悲伤心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宋褧(1294-1346),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他在元朝时期是一位进士出身,曾担任过秘书监校书等职务。宋褧的生平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时代背景。他的创作涉及诗、文等多个领域,尤其在诗歌方面颇有建树,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刻思考。

  2.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句“白杨如柱草如茵,湛玉零珠苦怆神。”描述了春日里的景象,白杨挺拔如同柱石,草地柔软翠绿,晶莹的珍珠散落其中,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 第二句“况是清明风雨恶,可能无泪湿衣巾。”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充满哀愁的日子里所承受的情感压力。清明时节本应是清新宜人,然而却伴随着连绵不断的风雨,使得诗人感到无法抑制的悲伤。
  1. 文学价值
  •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并通过对比白杨与草茵、湛玉与零珠,展现了大自然中不同元素的独特美感。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读者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之美。
  • 宋褧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刻,通过对清明时节特定氛围的描写,传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甄氏坟园春露亭》不仅是宋褧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元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