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萧瑟草虫吟,墟落人稀惨欲阴。
白水西风群雁急,青林暮雨一灯深。
年丰稍变饥人色,秋老谁怜倦客心。
酒禁未开诗侣散,菊花时节自登临。
野中暮归有怀
介绍
野中暮归有怀的诗词原文是“野田萧瑟草虫吟,墟落人稀惨欲阴。白水西风群雁急,青林暮雨一灯深。”。这首诗是元代作者吴师道的作品。吴师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吴师道是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文人,其诗作多表现了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他的诗词风格清丽脱俗,情感真挚而深沉。在文学史上,他与同时代的方回、杨载并称为“宋末三大诗人”。
作品解析:首联“野田萧瑟草虫吟,墟落人稀惨欲阴”,描绘了一幅秋日荒原的画面,萧瑟的野田中传来草虫的鸣叫声,村落中的人影稀少,天色显得阴沉。这句诗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为后文的愁绪做了铺垫。
颔联赏析:“白水西风群雁急,青林暮雨一灯深。”颈联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象。诗人观察到白水边的西风急促,一群大雁急飞而过;而在青翠的林中,傍晚的雨水使得一盏孤灯显得更加幽深。这里的“一灯深”不仅形容了灯光的暗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尾联感悟:“年丰稍变饥人色,秋老谁怜倦客心?”尾联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感受。虽然年成丰收,但饥饿的人面庞上却露出了愁容;岁月流转,谁还会同情那些游子疲惫的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深刻体悟。
艺术特色:《野中暮归有怀》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吴师道运用简练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精细刻画,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文化影响:作为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野中暮归有怀》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它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即简洁明快而又不失深意,是研究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吴师道的《野中暮归有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经典作品,也是研究元代诗歌艺术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