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庐山下,手种玉色莲。
清修香火社,杂还山林贤。
龙眠弄笔墨,貌出晋宋前。
横桥虎溪水,古木东林烟。
须眉策遗老,瓶磬趺枯禅。
石坛花雨落,稽首西方仙。
休吟散梵帙,风炉荐寒泉。
矫矫靖节翁,归心赴斜川。
分手溪上笑,攒眉社中缘。
淋浪漉酒巾,篮舆摇醉眠。
止饮谅匪难,耻受异教牵。
空山旧行迹,寂寞馀千年。
竟令妄庸儿,慑诱纷相传。
陶翁我尚友,掩卷心茫然。
李龙眠莲社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龙眠莲社图》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部描绘东晋时期僧人慧远等人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的宗教画卷。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如下所述:
创作背景:《李龙眠莲社图》是元朝诗人吴师道的作品,这幅画作描绘了东晋时期僧人慧远等十八人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的故事。莲社,即佛教徒结社念佛修行的组织,以莲花为象征,故名莲社。此图为佛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在文人士大夫中的影响力。
作者介绍:吴师道,字正传,生于元代婺州兰溪,工词章,曾任国子助教等多种职位。他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历史意义:作为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它不仅是艺术上的珍品,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到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
艺术特点:《李龙眠莲社图》以其细腻的画风、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幅佛教故事的画面。吴师道的诗作则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两者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文化意蕴的艺术画卷。
《李龙眠莲社图》不仅仅是一幅描绘宗教故事的画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体现了吴师道的文学才华,也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对于喜欢文学和艺术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