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建德界

才登东阳桥,复涉兰溪渡。
千里名地同,依依乡井故。
六合岂不宽,遐瞻恣驰骛。
嗟此穷山中,宁知拟予步。
三生有夙习,兹游亦奇遇。
独怜迂狷姿,谐俗匪心素。
腼颜民社寄,抑志簿书务。
烦尔父老迎,停车劳前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建德界》是元代诗人吴师道的作品。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吴师道,字正传,元朝婺州兰溪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官员。在登进士第后,他被授以高邮县丞等官职,并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

  2. 诗词原文:才登东阳桥,复涉兰溪渡。千里名地同,依依乡井故。《入建德界》的原文如下:
    才登东阳桥,复涉兰溪渡。
    千里名地同,依依乡井故。
    六合岂不宽,遐瞻恣驰骛。
    嗟此穷山中,宁知拟予步?
    三生有夙习,兹游亦奇遇。
    独怜迂狷姿,谐俗匪心素。
    腼颜民社寄,抑志簿书务。
    烦尔父老迎,停车劳前路。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节奏、朴素真挚的情怀以及对故乡深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不舍。诗中的“六合岂不宽,遐瞻恣驰骛”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异地但仍心怀壮志的心情;而“嗟此穷山中,宁知拟予步?”则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感。此外,诗中的“三生有夙习,兹游亦奇遇”,表达了作者虽然人生经历多舛,但每一次的旅行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这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入建德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象征,它记录了吴师道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在外漂泊的无奈与辛酸。同时,它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