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润非经雨,林空岂借秋。
诗成清不禁,仿佛到沧洲。
水石为陈太初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石为陈太初赋》是元代诗人何景福的一首古诗,其原文如下:石润非经雨,林空岂借秋。诗成清不禁,髣髴到沧洲。这首诗简洁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何景福,元代建德淳安人,字介夫,号铁牛子。他学博行修,有诗酒自娱之志。何景福的作品《水石为陈太初赋》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感受。
何景福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石头和树木赋予了生命力。”石润非经雨,林空岂借秋”,这里的“润”和“空”分别形容石头和树林的状态,通过对比雨后和秋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迭的感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
诗中的“诗成清不禁,髣髴到沧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里的“清”象征着清新脱俗,而“髣髴”则传达了一种模糊而遥远的美感,如同诗人的内心世界一般难以捉摸。最后一句“髣髴到沧洲”,则暗示了诗人的情感最终找到了归宿,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精神层面的。
何景福的作品《水石为陈太初赋》不仅是一首单纯的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它让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那份宁静和纯粹。同时,何景福通过他的诗歌传递了一个信息:真正的艺术来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水石为陈太初赋》不仅是元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文献。对于热爱文学和艺术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座值得探索的学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