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堂

黔南泉石尽烟霞,幽夐偏宜隐者家。
四坐春山有秋色,一川流水见桃花。
樵歌窈窕穿云去,眉黛婵娟对日斜。
更说官闲松菊在,芒鞋应许踏轻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环青堂》是元代吴当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吴当(1258年-1324年),字伯尚,元代抚州崇仁人,是著名文学家吴澄的孙子。吴当自幼聪颖笃实,长于经史百家言,后成为国子助教,参与修辽、金、宋三史。他因江南兵起而隐居庐陵吉水,晚年有《学言诗稿》。

吴当的《环青堂》描绘了黔南泉石间的幽深景象和隐者之家的恬淡生活。诗中的“黔南泉石尽烟霞,幽夐偏宜隐者家”展现了作者对这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的喜爱。诗中的“樵歌窈窕穿云去,眉黛婵娟对日斜”更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看到一幅山林间樵夫悠扬歌声和美丽女子对日而望的画面。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渴望。吴当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他的《环青堂》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即远离政治纷争,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吴当的《环青堂》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了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