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衰翁怜病久,青春游子叹归迟。
感君曾奏匡衡疏,怀国长吟杜甫诗。
苍海鱼龙仍衮衮,孤城花柳自熙熙。
千年遗恨同谁语,百世高情与尔期。
次赵伯友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赵伯友韵》是一首元代诗人吴当所作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情感。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作者背景:元代诗人吴当,字伯尚,是抚州崇仁人,吴澄之孙。他幼时颖悟笃实,才华出众,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品原文:《次赵伯友韵·其一》原文如下:“百年道脉细于丝,长夜漫漫待旦迟。先进常从周礼乐,专门仍授汉书诗。微躬独步思绳武,大介重光仰缉熙。已忍凄凉成病久,寸诚惟与古人期。”此诗共两章,每章六句。第一部分描写岁月如细丝般流逝,第二部分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艺术特点:吴当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他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例如,“百年道脉细于丝”一句,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漫长和生命的短暂,也暗寓了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思想内容:在这首诗中,吴当表达了他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古代礼乐制度和儒家经典的学习,他试图在现代寻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和道德的指引。
影响评价:吴当的诗歌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同时,他也尝试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吴当的《次赵伯友韵》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诗歌才能,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内涵和强烈的历史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