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曲王尊师

不与俗人接,草堂云自封。
有时炼丹去,无处觅行踪。
树暖猴扪虱,花香鹿养茸。
曾期尸解后,终隐大茅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句曲王尊师》是宋代宋无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之人交往、遁入深山修炼的隐逸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中隐逸文化的一个缩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诗作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传为元代。
  • 作者信息:宋无,字子虚,世居平江路。
  1. 诗歌内容
  • 不与俗人接:诗人选择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不与世俗之人交往,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 草堂云自封:诗人在山中的草堂之中,如同云一般自由自在,不受外界影响。
  • 炼丹去无处:尽管有时诗人会尝试修炼丹药,却总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路径和方向。
  • 猴扪蝨树暖:描述了猴子取暖的情景,以及花香鹿养茸的画面,展现了山林间的和谐与宁静。
  • 终隐大茅峰:最后,诗人选择了隐居在大茅峰,结束了他的生活轨迹。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宋无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隐逸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人们对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这首诗通过隐逸的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句曲王尊师》是一首蕴含着深邃哲理与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和领会中国古代文化中隐逸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深远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