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坐次韵

静中不觉暑难禁,况复身居七宝林。
槐国避焚封蚁出,石盆趋冷戏鱼沉。
蚊将伺暮深深聚,蝉未知秋恳恳吟。
只有道人方燕坐,清香一缕起炉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昼坐次韵》是元代诗人吴澄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吴澄(1259年—1348年),字晦之,号草庐,又号东山,晚号茧斋老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数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著作被广泛流传于世,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诗作原文:《昼坐次韵》原文如下:“静中不觉暑难禁,况复身居七宝林。槐国避焚封蚁出,石盆趋冷戏鱼沈。蚊将伺暮深深聚,蝉未知秋恳恳吟。只有道人方燕坐,清香一缕起炉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午后静坐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和审美追求。
  3. 作品赏析:《昼坐次韵》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夏日午后的自然美景。诗中描述了槐树、蚁穴、石盆中的鱼、蚊子和蝉等元素,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诗歌还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吴澄的《昼坐次韵》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