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山天王寺

天王小精庐,山角临城闉。
古称藩服雄,毕境环相陈。
塔影六七枝,瓦缝千万鳞。
烟明南台树,潮壮方山津。
老僧肯前揖,似余异人人。
指点壁间画,修庑行逡巡。
观音大自在,维摩妙悲颦。
苍然古木阴,寒山砦可亲。
版扉几尊者,一一皆风神。
老僧太息言,劫馀偶遗珍。
从今几年算,此壁终成尘。
余笑谓老僧,子意亦良勤。
适见俄已失,当悟无还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是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它们通过文字记录人类历史、思想和情感。下面将对《乌石山天王寺》进行介绍:

  • 文学背景:《乌石山天王寺》作为元朝诗人何中的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该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也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其文学价值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佛教文化的深刻体现上。
  • 艺术手法:《乌石山天王寺》在艺术上展现了何中独特的风格,如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乌石寺周围环境的具体描述,如“塔影六七枝,瓦缝千万”,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佛国世界之中。
  • 社会意义:《乌石山天王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反映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期待。这首诗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纯净,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应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深入理解《乌石山天王寺》,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何中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从而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