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昱岭关

鼓角声雄队伍齐,扬兵晓战昱关西。
黄金匣动双龙出,赤羽旗开万马嘶。
露布不烦诸将草,诗篇还效古人题。
沙溪春酒甜如蜜,醉卧花阴听鸟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战昱岭关》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代诗人吴讷创作。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后人传诵的佳作。下面将对《战昱岭关》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战昱岭关》的作者是吴讷,字克敏,徽州休宁人。他学兵法,习骑射,顺帝至正末年被推荐为建德路判官兼义兵万户,守徽州。然而,朱元璋军队南下之际,吴讷退屯浙西札溪,最终战败身亡。他的这一经历也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如《战昱岭关》中的“败后不须重著甲”一句,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2. 诗歌原文:《战昱岭关》全文如下:
    鼓角声雄队伍齐, 扬兵晓战昱关西。 黄金匣动双龙出, 赤羽旗开万马嘶。 露布不烦诸将草, 诗篇还效古人题。 沙溪春酒甜如蜜, 醉卧花阴听鸟啼。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英勇将士的豪情壮志。其中,“黄金匣动双龙出”和“赤羽旗开万马嘶”等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威武与壮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4. 历史意义:吴讷的这首《战昱岭关》虽然不是直接记录方腊起义军与宋军的昱岭关战役,但它所传达的英勇、牺牲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无疑对后人了解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军事题材作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战昱岭关》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展现了吴讷高超的诗艺,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