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杵山

谁家捣衣杵,苍然古色深。
此杵徒在此,秋到不鸣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衣杵山是元代文学家吴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捣衣杵,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谁家捣衣杵,苍然古色深。
    此杵徒在此,秋到不鸣砧。

  2. 主题分析

  •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捣衣杵的形象,通过“谁家捣衣杵”引入了场景,而“苍然古色深”则形象地表达了捣衣杵古老而深沉的颜色。
  • “此杵徒在此”暗示了这种杵子在秋天到来时依然不会发出声音,从而引发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 诗中的“秋到不鸣砧”不仅描写了物理现象,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和拟人化的手法,把捣衣杵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情感表达的工具。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岁月的留恋。
  1. 历史文化背景
  • 《衣杵山》创作于元代,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元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文化多元发展的王朝,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
  • 吴镇作为元代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衣杵山》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承。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吴镇深邃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