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苏昌龄

二十四桥春雨晴,高斋日日读书声。
寄来满纸□□湿,想见吹箫弄月明。
倾盖清尊相为醉,盍簪白发可怜生。
东风三月淮阴郡,写寄绸缪故旧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苏昌龄》是一首由宋沂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彼此之间的交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宋沂,元代著名文人,与当时的多位文人有深厚的交往。
  • 创作时间及对象:据诗中内容推测,宋沂在收到苏昌龄寄来的书信后所作。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次韵答苏昌龄》原文如下:“二十四桥春雨晴,高斋日日读书声。寄来满纸湿,想见吹箫弄月明。”
  1. 诗词注释
  • 注释解析:此诗每句均富含深意,如“二十四桥”和“高斋”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频繁的书信往来和高雅的文化生活。
  1. 诗词赏析
  • 艺术特色:宋沂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其《次韵答苏昌龄》亦是如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文化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1. 写作风格
  • 语言风格:宋沂的语言简洁而不失文采,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可以感受到宋沂在《次韵答苏昌龄》中展现出来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这首诗不仅是宋沂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一部反映当时文人士大夫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