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山人美如玉,长年爱山看不足。
醉拈秃笔扫秋光,割截匡山云一幅。
诗豪每忆青莲仙,结巢读书长醉眠。
我欲因之揽秀色,双凫飞堕香炉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黄鹤山人美如玉,长年爱山看不足。
醉拈秃笔扫秋光,割截匡山云一幅。
诗豪每忆青莲仙,结巢读书长醉眠。
我欲因之揽秀色,双凫飞堕香炉前。
《题黄鹤山樵画匡山读书图》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唐顺之的作品。此文作于万历三年(1570),作者时年五十一岁。当时他正在南京任礼部主事,因与同僚意见不合而辞官回乡。在归途中,经过黄州,游览了著名的古迹黄鹤山和匡山。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匡山的赞赏之情。
诗的原文如下:
匡山苍翠拥孤城,
白日西沉暮霭生。
黄鹤楼中人不见,
青山依旧白云横。
这首诗描绘了匡山苍翠的景色和夕阳西下的景象。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匡山的雄伟壮观,后两句则是对黄鹤楼中人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这首诗也体现了唐顺之的诗歌风格和思想观念。他的诗歌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和语言的自然流畅,同时他也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个人修养。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