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红悔翠竹图

竹叶梅花一色春,盈盈翠袖掩丹唇。
休言画史无情思,却胜宫中剪彩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红悔翠竹图》是一首元代余阙创作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
  •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庐州人,元朝著名文学家。他出身于唐宋之际的世家大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余阙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卓越成就,还以诗文著称,被后人广泛传颂。
  1. 诗作原文
  • 竹叶梅花一色春,盈盈翠袖掩丹唇。
  • 休言画史无情思,却胜宫中剪綵人。
  1. 诗句解析
  • 竹叶梅花一色春: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竹叶和梅花在同一季节中绽放,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美丽的景象。这里的“一色春”意味着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工,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色彩的丰富性。
  • 盈盈翠袖掩丹唇:这里通过描述女子的装扮,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细腻度。翠袖象征着优雅和美丽,丹唇则是青春的象征,两者的结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这里的“掩丹唇”不仅描述了嘴唇的颜色,还暗示了女子羞涩或矜持的情感状态,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和情感的张力。
  • 休言画史无情思:这句诗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赞美。画家通过画笔将自然的美丽捕捉并呈现在纸上,这种艺术创作虽然超越了现实,但仍然能够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这里的“无情思”并非指画家冷漠,而是指他们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作品。
  • 却胜宫中剪綵人: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绘画艺术的魅力。在皇宫中,宫女们常常用剪刀裁剪彩色丝绸来制作各种服饰,如绣花等。这里的“剪綵人”指的是这些宫女们用剪刀裁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与竹子和梅花的画作相映成趣。这里的“胜”表示绘画胜过了实际的剪彩工艺,展示了绘画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这首《题红悔翠竹图》不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余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自然之美以及人性之美,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