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三吾所寄

水馆曾留奉使槎,至今粉壁灿天葩。
题诗旋擘芭蕉叶,中酒常呼茉莉茶。
夜月半窗怀旧雨,春风一榻属谁家。
人生百岁青槐梦,莫向流年空自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和刘三吾所寄》的文学魅力

李质是元末明初的诗人,他创作的七言律诗《和刘三吾所寄》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此诗以水馆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水馆曾留奉使槎”,诗中的‘水馆’象征着一个曾经繁华的港口,而‘奉使槎’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经历。这句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表达了一种时光无法回溯的无奈。

“至今粉壁灿天葩”,这里的‘粉壁’代表着古色古香的墙壁,‘天葩’则是形容这些墙壁上依然鲜艳如花的装饰。这既是对历史遗迹的赞美,也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缅怀。

“题诗旋擘芭蕉叶”,描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壁上题字的场景,用‘芭蕉叶’象征了书法的流畅与飘逸。这句诗展现了一种文人雅士的文化情趣,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投入。

“中酒常呼茉莉茶”,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品茗赏月的宁静夜晚,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同时,‘茉莉茶’作为饮品,增添了诗中的文化内涵,使整首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两句“夜月半窗怀旧雨,春风一榻属谁家”则带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夜月半窗,怀旧雨滴,春风一榻,似乎都在诉说着一种离别的哀愁。这种情感细腻而深刻,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和刘三吾所寄》不仅是一首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诗歌,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现代的人们也能体会到古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那个时代的文人骚客们的情感波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