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底休铺锦,鸡头自有栽。
柔中皆水性,刚外乃天才。
精彩惟鱼目,珠圆出蚌胎。
坐间咄嗟致,不似荔枝来。
食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末元初诗歌《食芡》赏析
李俊民是金末元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食芡》便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食芡》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池底休铺锦,鸡头自有栽”这两句,以池底和鸡头的比喻,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然而,李俊民在这里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并非来源于外在的繁华,而是内在的平和与满足。
“柔中皆水性,刚外乃天才”。此句揭示了诗人对人性理解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人的性格中既有温柔的一面,又有刚强的一面,只有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展现出真正的智慧和才华。这种观点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既要有柔软的一面去适应和接纳,也要有刚强的一面去坚持和创新。
“精彩惟鱼目,珠圆出蚌胎”,这句诗通过对比鱼目和珍珠,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内在美。鱼眼虽小,却能折射出美丽的光彩;而珍珠虽大,却需经历长时间的孕育才能显现其价值。这寓意了人生需要经历磨砺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正如珍珠需要时间来沉淀其内在的光芒。
最后一句“坐间咄嗟致,不似荔枝来”,则是一种幽默而巧妙的比喻。它暗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从容和自信,以及对作品自然生成过程的赞赏。这与现代许多追求快速、批量生产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食芡》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深意的哲学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李俊民深邃的艺术造诣,还能深入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