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搢秋晚出郭

陶写诗人得句忙,旧游能复忆嵩阳。
山头云霁雨声歇,水面风来花信香。
今日事虽非向日,故乡景自胜他乡。
杖藜忘却寻归路,独立河桥咏晚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搢秋晚出郭》是一首金末元初时期的七言律诗,由李俊民创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山川的深深眷恋,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俊民,字用章,号鹤鸣道人,金泽州晋城人。金末元初之际的杰出诗人,曾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并授应奉翰林文字。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自然景观、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怀,其中尤以山水田园题材最为突出。
  1. 诗歌原文
    李俊民在《和子搢秋晚出郭》中,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离开故乡的场景。诗句“陶写诗人得句忙”意味着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急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接下来的句子“旧游能复忆嵩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嵩山的记忆。

  2.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李俊民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营造出一种深远且宁静的氛围。例如,“山头云霁雨声歇,水面风来花信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 语言精练:“今日事虽非向日,故乡景自胜他乡”,这句话简洁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厚的感情以及与外界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李俊民诗歌精炼而富有哲理的特点。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诗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文人骚客都曾以此为题材创作。李俊民的《和子搢秋晚出郭》作为此类作品中的佳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
  1. 赏析建议
  • 读者在欣赏《和子搢秋晚出郭》时,可以更多地关注诗人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思考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阅读李俊民的其他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和子搢秋晚出郭》的艺术魅力。

《和子搢秋晚出郭》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李俊民深厚情感与独特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