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河上送行韵

沁南幕客尽诗豪,斧月斤云得句高。
吏部文章笑东野,若为自比倚松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河上送行韵》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李俊民,字用章,号鹤鸣道人,生于金泽州晋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不仅精通程氏之学和邵雍《皇极》数,还是一位科举出身的进士。李俊民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金朝末年弃官教书,后来因应忽必烈之邀而隐居在嵩州鸣皋山。他的一生经历了从金朝到元朝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2. 诗作原文:《和河上送行韵》全诗如下:
    沁南幕客尽诗豪,
    斧月斤云得句高。
    吏部文章笑东野,
    若为自比倚松蒿。

  3. 诗作特点: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著称。首两句“沁南幕客尽诗豪”描绘了一群才情横溢的文人汇聚一堂的场景。第三句“斧月斤云得句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诗歌造诣和对诗歌形式的掌握。第四句“吏部文章笑东野”,则通过比较来突出自己与前辈之间的艺术风格和成就。最后一句“若为自比倚松蒿”,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独立于世的态度。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和自信。

  4. 艺术价值: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人物情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诗意境界。此外,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十分贴切,如“斧月”和“松蒿”分别象征着诗人锐利的观察和坚韧的品质,这些都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5. 文化影响:李俊民的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文学史上的一笔财富,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河上送行韵》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人风采和思想风貌。它反映了金末元初文人面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时的心态变化,以及他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文化追求。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变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和河上送行韵》作为李俊民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被后人传诵。这部作品不仅是诗人才华的体现,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一种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