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春尽强登山,却笑孤云未是闲。
惆怅仙翁何处去,寻真不见又空还。
集古访隐者不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贾岛在山中寻找隐者未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隐者的钦慕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寻隐者不遇》的写作背景与作者贾岛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精湛的文字功底和严谨的诗歌风格著称于世。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尤其擅长五言绝句。然而,贾岛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他在追求诗歌艺术的道路上经历了不少挫折与困惑。这首诗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孕育而出的。它不仅展现了贾岛对于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在诗的内容与形式上,《寻隐者不遇》也体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追求。全诗采用问答的形式,将寻访过程中的焦急心情与隐者的高洁情操巧妙融合。首句“寻隐者不遇”点明了主题,而后续三句则以童子的回答作为回应,巧妙地运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使得诗的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而强烈,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白云”、“苍松”,贾岛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这些自然元素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也为诗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寄托之所。同时,诗人通过对比隐者的高洁与自己的追求,进一步凸显了自身的情感状态,使整首诗充满了哲思。
《寻隐者不遇》是贾岛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更因它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而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重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