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花时把酒杯,暮天何处笛声哀。
纵然一夜风吹去,不恨雕零却恨开。
集古落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集古落梅》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只知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而忘却了国家破亡之痛的批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等都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关于《集古落梅》的介绍:
创作背景:李俊民生活在金元交替之际,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作为宋代后期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危机的关注。李俊民的诗歌多采用历史典故,借古喻今,通过描绘历史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集古落梅》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咏叹落梅,寓意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无力挽救国家命运的现状。
主题内容:《集古落梅》通过对落梅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时局的不满。首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颔联则通过工整的对仗和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刻画了落梅的命运。颈联继续描写落梅的结局,尾联在此基础上抒发议论,点明正意。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深切忧虑。
艺术特色:《集古落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笔势圆熟自然,意旨婉而多讽,寓意深长。特别是通过运用历史典故和借古喻今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集古落梅》成为一首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
《集古落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在金末元初的文化背景下诞生,通过咏叹落梅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深切忧虑。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也在思想上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