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之蛟,南山之虎。
在彼州曲,父老所苦。
岂独若此,亦有周处。
周乃慨然,耻闻斯语。
薄险投深,踊跃健武。
尔蛟既除,尔虎既去。
周乃自励,履规蹈矩。
卒以将种,效忠典午。
按剑平西,贞节克举。
瑕以瑜掩,过以功补。
身虽云亡,名播千古。
萧权府三害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权府三害图》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四言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萧权府三害图》的作者是李俊民,字用章,号鹤鸣道人,金泽州晋城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得程氏之学及邵雍《皇极》数。李俊民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成为金朝承安五年进士第一,但最终选择了放弃仕途,回到家乡教授乡里。《萧权府三害图》的创作背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
诗歌内容:李俊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英雄人物周处的看法。诗中的“长桥之蛟,南山之虎”比喻了社会上那些危害百姓安宁的人或事。接着,他描述了这些人被清除后,人们如何自励,重新找回了规矩和道德。最后,诗人以“按剑平西,贞节克举”作为结尾,强调了忠诚和英勇的精神,即使个人牺牲也在所不惜。
文学价值:《萧权府三害图》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通过对周处这个历史人物的塑造,传达了正义必胜、邪恶终将被消灭的主题。同时,它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文化影响:《萧权府三害图》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更在于它激发了人们对传统美德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认同。这首诗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被后人传颂不衰。
《萧权府三害图》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对社会正义的追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