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当何如,所司在周询。
哲王重观察,民情苦难伸。
我从天上来,乘桴赴南闽。
舣舟楚门岸,奄忽逾一旬。
此邦俯要冲,道路当海滨。
民力困兼并,徵求尽鸡豚。
浙东惟七州,地狭民亦贫。
所凭舟楫利,生理恒艰辛。
视之等菹醢,雄吞竟何人。
我于十日来,有耳不愿闻。
尽从方门至,使者如鱼鳞。
舟车日旁午,钧符星流奔。
故令恶少徒,什伍恒成群。
白昼肆攘敚,渔猎据通津。
凶焰嘘可炙,人命同轻尘。
内君命尤严,所在毋敢论。
昔有五侯宅,今有五府门。
五府皆贵公,拟迹王侯邻。
纡朱曳组绶,富及子与孙。
圣恩与鸿蒙,无物与比伦。
乃复为五虎,啮人如膻荤。
五侯昔何如,诛夷到荄根。
以今鉴往者,伤哉竟难陈。
将发楚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发楚门》是元代诗人李士瞻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与人民苦难的深刻感受和批评。
元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和政治动荡,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境遇尤为艰难。李士瞻通过他的诗歌反映了这种社会状况,特别是对当时浙东地区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诗中“舣舟楚门岸”一句,生动描绘了作者在南闽地区停留期间所见所闻的景象。他描述了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一个濒临海路、道路曲折且资源有限的要冲之地。这里的人民生活困苦,税收繁重,社会矛盾尖锐。“征求尽鸡豚”表明这里的百姓为了缴纳重税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李士瞻不仅描述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还通过对比揭示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他提到了历史上曾经富贵如五侯的五虎之害,而今虽已灭亡,但留下的伤痕依旧令人痛心。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和人民的痛苦。
《将发楚门》不仅是李士瞻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这首诗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并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传达出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