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发冠女仙庙

天上香云拥碧鬟,山中大药驻红颜。
千年仙去空尘土,半夜月明闻佩环。
芳草不知前度绿,古苔浑似旧袍斑。
自怜轩冕驰驱者,目送浮云不得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发冠女仙庙》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代诗人李裕创作。这首诗不仅是李裕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研究元代诗歌和道教文化的重要文献。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背景
  • 生平经历:李裕(1294—1338),字公饶,生于元代的婺州东阳。他早年从师许谦学艺,并曾撰写《至治圣德颂》。英宗时期,他被召见并担任宿卫禁中职务,文宗时则授以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陈州事等职,展现了他的才华与政治能力。
  • 文学成就:李裕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对社会的关怀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
  1. 作品原文
  • 诗句解读:诗中的“天上香云拥碧鬟,山中大药驻红颜”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其中“香云”、“碧鬟”、“大药”、“红颜”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形象,象征着超然脱俗和长生不老的理想。
  • 意境传达: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理想境界和精神升华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感悟。
  1. 创作时代背景
  • 元代社会环境: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但在文化发展方面却呈现出多元和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以及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反思。
  • 道教文化影响:李裕的这首诗也深受当时的道教文化影响。道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有涉猎道教题材,借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宇宙的理解。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李裕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同时,他的语言简洁而有力,能够深入人心。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

除了上述内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李裕的个人经历和文学成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过发冠女仙庙》的艺术价值。
  • 探索元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和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过发冠女仙庙》的文学地位。
  • 如果对道教文化有兴趣,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道教典籍和文学作品,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过发冠女仙庙》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元代诗歌和道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思想世界和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