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云南留别都

苍龙双阙郁岧峣,曾侍鹓鸾趁早朝。
往事已随尘衮衮,虚名赢得鬓萧萧。
长林丰草空相忆,瘴雨蛮烟苦见招。
借问都门门外柳?
为谁留着最长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使云南留别都》是唐代诗人李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京,生卒年不详,籍贯未能确定。有“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的诗句(《除夜长安作》),推测他可能为秦州(今甘肃天水)人。后梁贞明六年登进士第,事迹见于《唐诗纪事》卷七一。
  1. 诗歌原文
    苍龙双阙郁岧峣,曾侍鹓鸾趁早朝。
    往事已随尘衮衮,虚名赢得鬓萧萧。
    长林丰草空相忆,瘴雨蛮烟苦见招。
    借问都门门外柳?为谁留著最长条。

  2. 诗歌赏析

  • 首句意境高远:诗中开篇“苍龙双阙郁岧峣”,以壮丽的景象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雄伟、庄重的氛围,与诗人的身份和身份相符。
  • 第二句寓意深刻:“曾侍鹓鸾趁早朝”表达了诗人曾经在朝廷任职的经历,展现了其政治抱负和仕途经历。这里的“鹓鸾”指文官行列中的尊贵鸟类,暗示了诗人曾有过的崇高地位和辉煌岁月。
  • 第三句抒发感慨:“往事已随尘衮衮,虚名赢得鬓萧萧”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反思。这里的“衮衮”形容历史如滚滚尘土般逝去,而“萧萧”则表现了岁月流逝带来的白发增多,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第四句描绘离愁:“长林丰草空相忆”,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长林”和“丰草”象征着故乡的自然景观,而“空相忆”则突出了诗人对这些美好回忆的深切怀念。
  • 第五句表达困境:“瘴雨蛮烟苦见招”,诗人在异域他乡遭遇瘴气和蛮族的困扰,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身处逆境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 结句引人深思:“借问都门门外柳?为谁留著最长条。”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提出疑问,引导读者思考。这里的“都门门外柳”象征了诗人曾经的生活场所,而“为谁留著最长条”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1. 创作背景
  • 尽管李京的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全唐诗》中,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出使云南留别都》可能是在一次出使云南的过程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1. 文化意义
  • 《出使云南留别都》不仅是李京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唐代文人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的表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境遇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李京的《出使云南留别都》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情感打动读者,还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成为研究唐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这首诗不仅是李京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唐代文人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的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