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滇池

嫩寒初褪雨初晴,人逐东风马足轻。
天际孤城烟外暗,云间双塔日边明。
未谙习俗人争笑,乍听侏离我亦惊。
珍重碧鸡山上月,相随万里更多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到滇池》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元代诗人李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诗人初次抵达滇池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新环境的好奇与感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李京,字景山,号鸠巢,元代河间人。他的诗歌创作才华被广泛认可,曾任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等职,尽心镇抚地方。

  2. 作品原文及翻译:《初到滇池》的原文如下:
    嫩寒初褪雨初晴,
    人逐东风马足轻。
    天际孤城烟外暗,
    云间双塔日边明。
    未谙习俗人争笑,
    乍听侏离我亦惊。
    珍重碧鸡山上月,
    相随万里更多情。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诗人初次到达滇池之时。在旅途中,他经历了从嫩寒天气到雨后晴朗的转变,感受到春风拂面带来的轻松。同时,他还观察到了滇池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包括天际线上的孤城和云间的双塔。

  4. 赏析与解读:诗中的“嫩寒初褪雨初晴”描绘了春天的气候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和新鲜感。“人逐东风马足轻”展现了春风带来的喜悦和轻松。而“未谙习俗人争笑,乍听侏离我亦惊”则透露出诗人对当地习俗的陌生和对语言差异的惊讶。最后两句“珍重碧鸡山上月,相随万里更多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新土地的喜爱和对未来旅途的期待。

通过《初到滇池》这首诗,不仅能够了解李京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创作风貌,还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对新环境和文化的独特感受。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动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