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翁学录韵

密意参同白玉蟾,元来穷理便通仙。
未明太极生三五,徒涉蓬莱路八千。
释氏家风凭祖印,羲皇道统必心传。
青天独露瑶台月,普印千潭一样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翁学录韵》是元代诗人李道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和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莹蟾子,为玄门宗匠。他是宋末元初的道士,得白玉蟾弟子王金蟾授受,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1. 诗作原文
    密意参同白玉蟾,元来穷理便通仙。
    未明太极生三五,徒涉蓬莱路八千。
    释氏家风凭祖印,羲皇道统必心传。
    青天独露瑶台月,普印千潭一样圆。

  2. 诗歌解析

  • 这首诗的首两句“密意参同白玉蟾,元来穷理便通仙”,表达了诗人通过参悟白玉蟾的秘意,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从而获得超凡脱俗的能力。
  • “未明太极生三五,徒涉蓬莱路八千”,描绘了诗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经历重重困难,如同跋涉于蓬莱之路,历经艰难险阻。
  • “释氏家风凭祖印,羲皇道统必心传”,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古代哲学的重视。这里的“祖印”可能指的是一种传承,而“羲皇道统”则指道家的哲学思想。
  • 最后两句“青天独露瑶台月,普印千潭一样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和谐统一的赞美,以及自己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的愿望。

《和翁学录韵》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美学价值的诗歌,也是了解当时道教文化和艺术成就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