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呈殿干碧梧友云

门巷萧萧叶拥篱,僻居尤自畏人知。
读书未及半袁豹,问士谁当甲蔡尼。
万壑风号天欲雪,一溪梅发梦寻诗。
百年将半犹羁旅,可待麻鞋受拾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述怀呈殿干碧梧友云》是元代诗人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更为详细地介绍:

  1. 诗歌原文
    门巷萧萧叶拥篱,僻居尤自畏人知。读书未及半袁豹,问士谁当甲蔡尼。万壑风号天欲雪,一溪梅发梦寻诗。百年将半犹羁旅,可待麻鞋受拾遗。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诗中“万壑风号”与“一溪梅发”形成了对比,前者表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壮丽,后者则透露出内心的静谧和思索。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 诗中的“百年将半犹羁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四处奔波的感慨。而“可待麻鞋受拾遗”,则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表明汪珍在追求功名之余,也有着隐逸山林、归隐田园的愿望。
  • 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1. 作者介绍
  • 诗人汪珍,字聘之,号南山先生,生于元宁国太平,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博学工诗,隐居黄山下,时称南山先生,其作品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背景
  • 《述怀呈殿干碧梧友云》创作于元代末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忧国忧民之志,汪珍的作品也不例外。他的诗作中既有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艺术价值
  • 作为元代的诗歌代表之一,汪珍的这首《述怀呈殿干碧梧友云》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元代诗歌的风貌,也为后人研究元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述怀呈殿干碧梧友云》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