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清切地,秉笔代王言。
旦入承明庐,暮出西掖垣。
端服光朝次,壮怀厌卑喧。
四骢轸远怀,作屏分雄藩。
履豨知人瘼,惊鱼念水浑。
于焉穆风咏,庶以臻鱼轩。
饥禽逐天风,飘荡无时息。
何如轗壈人,独抱此伊郁。
遵道谅不移,远游非所适。
表表人中仙,秉心冰玉白。
度物分寸均,称材铢两密。
有噣思一鸣,有翅当一刷。
上林多翘枝,欲集安所惜。
上卢疏斋宪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卢疏斋宪使》:元代诗人汪珍的抒情之作
在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宝库中,《上卢疏斋宪使》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由元代诗人汪珍创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隐喻,也是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真实写照。
诗中,“翰林清切地,秉笔代王言”,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朝廷中的角色,他如同手持笔杆的智者,替皇帝代言,传达治国理念。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政治角色的理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接下来的诗句“旦入承明庐,暮出西掖垣”揭示了这位文人在宫廷中的日常生活。这里的“承明庐”和“西掖垣”是古代帝王处理国事的地方,象征着权力的中心。而“旦入暮出”则表达了文人虽身处高位,但内心可能仍感孤独和迷茫。
诗中的后半部分,“端服光朝次,壮怀厌卑喧”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描述了诗人虽然穿着端庄,但在朝廷中感受到的是喧嚣和低俗的氛围。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四骢轸远怀,作屏分雄藩”则通过动物象征表达了诗人的抱负。这里的“四骢”指的是四匹马,象征着忠诚和力量;“雄藩”则暗示着边疆的稳定和发展。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出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个人抱负的坚持。
“履豨知人瘼,惊鱼念水浑”两句更是深刻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这里的“履豨”指代诗人亲身体验民间疾苦,而“惊鱼念水浑”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状态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文人生活和政治态度的反映,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思考。通过对《上卢疏斋宪使》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