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会同馆

六花飞舞下天衢,万里羁人心正孤。
收拾碎砖裨暖炕,掘穿平地结寒炉。
行厨日给官中粟,递驿时供塞上酥。
忽报传宣双敕使,王门今欲试齐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幽州会同馆》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汪元量,南宋末年的诗人、词人和宫廷琴师。他的生平颇为坎坷,经历了从繁华到流亡的多重变迁。汪元量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还在政治动荡中保持了自身的艺术追求和人格尊严,体现了一位文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不同面貌。

  2. 作品原文:《幽州会同馆》的全文如下:

六花飞舞下天衢,万里羁人心正孤。  
收拾碎砖裨暖炕,掘穿平地结寒炉。  
行厨日给官中粟,递驿时供塞上酥。  
忽报传宣双敕使,王门今欲试齐竽。  

这段诗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国难时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家国的深切忧虑。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1. 作品赏析:汪元量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融入了对历史的反思。在《幽州会同馆》中,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六花飞舞”和“收拾碎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小我的大我情怀。

  2.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末元初的历史巨变之中。当时南宋政权逐渐衰微,而元军则南下侵略,造成了巨大的民族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汪元量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感慨的诗歌,其中《幽州会同馆》便是代表作之一。

汪元量的《幽州会同馆》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了时代风貌和国家命运的史诗。它以其深邃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个人与社会如何相互依存、共同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