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周义山

杜陵清瘦不禁寒,白发萧萧强笑欢。
阶下决明难独立,庭前甘菊好谁看。
一钱留得囊羞涩,九日沽来酒带酸。
却忆大明朝谒罢,紫萸擎出赐千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次周义山”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一首作品。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是一位南宋时期的词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生活在宋末元初的动荡时期,见证了国家兴衰和民族苦难的历史。在众多作品中,《九日次周义山》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通过描述杜陵的清瘦与白发的萧瑟,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深刻感慨。诗句“杜陵清瘦不禁寒,白发萧萧强笑欢”描绘了诗人身处逆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危亡时的坚强意志。

诗中的意象“阶下决明难独立,庭前甘菊好谁看”则寓意着诗人虽然身处乱世,但依然保持高洁节操,不愿随波逐流。这种孤傲的气质,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独立的追求。

诗的最后一部分“却忆大明朝谒罢,紫萸擎出赐千官”,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一种反思和感慨。通过提及北宋皇帝赐予群臣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诗人借此表达出自己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悲悯之情。

通过对《九日次周义山》的赏析,不难发现汪元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使用拟人化的技巧,让决明花和甘菊具有独立的个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

“九日次周义山”不仅仅是汪元量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当代,这首诗仍然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历史沉痛的回顾,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关注现实,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