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郑公故宅

蜀山突兀接青天,郑公故宅城相连。
深深古木哀黄鸟,漠漠荒烟哭杜鹃。
舞罢遗钿流水外,战馀折戟落花前。
将军好武通文墨,割据操心未必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严郑公故宅》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郑公故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悲壮的气息。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蜀山突兀接青天,郑公故宅城相连。
  • 深深古木哀黄鸟,漠漠荒烟哭杜鹃。
  • 舞罢遗钿流水外,战余折戟落花前。
  • 将军好武通文墨,割据操心未必然。
  1. 诗意解析
  • 蜀山与青天:诗中的“蜀山”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而“青天”则意味着天空之广阔无垠。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视觉冲击力,也象征了郑公故居在自然景观中的重要地位。
  • 古木与黄鸟:描述深深的古树以及栖息其间的黄鸟,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些树木似乎在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而黄鸟则增添了些许生机与不屈的精神。
  • 荒烟与杜鹃:提到“漠漠荒烟”和“哭泣杜鹃”,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而哀伤的景象,仿佛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只鸟儿都在为过去的主人哀悼。
  • 遗钿与折戟:通过“遗钿”和“折戟”的意象,诗人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伤。这些物件的遗弃和破损,既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警示。
  • 将军与文化:最后两句“将军好武通文墨,割据操心未必然”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里,“将军”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将领,他的武艺与文才并存,但政治上的野心并未得到证实。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严郑公故宅》通过简练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之中。每个字词的选择都充满了深意,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无论是对自然的描写还是对历史的回望,都透露出作者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 结构严谨:七言律诗的格式使得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开头到结尾,每一个部分都紧扣主题,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1. 历史背景
  • 郑公故居:在探讨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时,不得不提到郑公故居。这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 宋代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活动频繁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汪元量创作了这首充满感慨的七律,以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1. 文学影响
  • 诗歌鉴赏:《严郑公故宅》作为一首古典诗歌,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中,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生的沧桑。
  • 文化意义:这首古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更在文化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敬畏和传承精神。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严郑公故宅》不仅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汪元量巧妙地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一次深刻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次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