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城上草萋萋,吊古徘徊日欲西。
帝子不来花蕊去,荒宫无主乱鸦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芙蓉城上草萋萋,吊古徘徊日欲西。
帝子不来花蕊去,荒宫无主乱鸦啼。
《蜀主芙蓉城》是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芙蓉城上草萋萋,
吊古徘徊日欲西。
帝子不来花蕊去,
荒宫无主乱鸦啼。
这首诗通过对芙蓉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哀思和对现实的无奈。
作者简介:汪元量(1241年—1317年),字大有,号水云,又号楚狂、江南倦客,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末年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与陆文圭、费宗信并称为“南宋三杰”。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常借古讽今,抒发亡国之痛和个人的身世之感。在文学上,他开创了“江湖诗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芙蓉城的荒凉景象,以及历史的沧桑变化。首句“芙蓉城上草萋萋”,生动地勾勒出古城的破败景象,而“吊古徘徊日欲西”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无限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受。“帝子不来花蕊去,荒宫无主乱鸦啼”更是以自然景物映衬历史变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悲凉的历史沧桑感。
《蜀主芙蓉城》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