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 重过金陵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朝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
隔江犹唱庭花,馀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沈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莺啼序·重过金陵》是南宋词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长调词,全名《莺啼序重过金陵》。该作品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深沉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以下是对这首经典词作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莺啼序·重过金陵》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末年,词人汪元量得以南归后,重游金陵时所作。这个时期,宋室已经灭亡,元朝建立,国势衰微,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加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汪元量以词作为载体,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2. 内容概述:全词共分四片,第一片总揽金陵的概貌,第二、三片具体描绘了金陵城的凄凉景色,第四片则通过对历史的评述,表达了对南宋覆亡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怀念。
  3. 艺术特色:《莺啼序·重过金陵》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被誉为“赋体”词中的经典之作。汪元量的词作常常借古喻今,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的词风格悲壮,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文化影响: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词人之一,汪元量的词作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也在后世被广泛传诵和研究。许多学者对其词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创作技巧和思想内涵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

《莺啼序·重过金陵》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高度成就,更在思想和情感上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文化责任感。作为南宋晚期的代表词作之一,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