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元善求墨韵

君不见深源咄咄惟书空,徒知怪事填心胸。仲将佳制虽点漆,空函竟达非桓敌。
又不见绍宗工隶希前人,画腹意与虞公邻。楮陈泓颖摈不用,书法远迨无穷春。
颠张画沙有奇悟,藏锋指意谁能嗔。我今老矣心未融,每愁落笔茫西东。
蛮笺十样无远寄,窗昏九败尘埃封。凤楼不修紫毫冻,举手只解遮寒风。
前贤学书心手闲,杯饮自乐何劳钟。李侯懿子金闺郎,文章艳艳春葩香。
银钩铁画亦奇绝,嗜好不羡红楼妆。诗成挥洒每相寄,戈波点画遒且刚。
玄香销磨倏无迹,袖手与我同凄凉。知君尚方隃糜给使终有时,我独两鬓萧飒飞秋霜。
金銮夜赐记恩宠,玉堂昼步看翱翔。会当倚马挥九制,笑傲何在张君房。
廷圭真制散绝今已五百祀,我无佳惠君何偿。诗来急索肯违忤,只恐邻烛无馀光。
墨堪作字字堪煮,徒使我辈偪仄搜枯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李元善求墨韵》是一首表现对书法艺术深深热爱和赞赏的赠答诗。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岑安卿创作,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两位书法家之间关于书法技艺交流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赞美李元善的书法技巧,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的追求。

  2. 用典手法:在诗中,诗人运用了“深源咄咄”、“仲将佳制”等典故,来比喻李元善的书法才华,如漆黑明亮、独具匠心,甚至能与古代大师比肩。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书法的描绘,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无限敬仰和热爱。

  4. 艺术成就: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在于它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次李元善求墨韵》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创新。它展示了元代文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卓越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