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尹寄来韵

栗烈晨风坐转严,日高晴鹊忽喧檐。
阶前雪洗苔痕出,门外春催柳色添。
姓字已归迂叟传,丰穰屡问大人占。
村翁野老时相过,羡杀香醪如密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梅尹寄来韵》是元代诗人李延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主题以及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李延兴(约公元1245年-约公元1318年),字仲实,号栗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与赵孟頫、高启等人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
  • 创作时期:李延兴生活在元朝中后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文化多元,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首句“栗烈晨风坐转严”描绘了清晨的寒冷气氛与初升阳光的温暖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稍显凛冽的氛围;“日高晴鹊忽喧檐”则通过晴空中喜鹊的鸣叫,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 整体意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四季更迭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作品鉴赏
  • 语言风格:李延兴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思想内涵:这首诗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文化艺术上呈现出多元交融的特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延兴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时代的熏陶。
  • 社会影响:李延兴的诗歌在当时广受欢迎,不仅因为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更因为他的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他的作品激励了无数文人士大夫,成为了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李延兴擅长使用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例如,“雪洗苔痕出”这一意象,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新。
  • 情感表达: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和梅尹寄来韵》不仅是李延兴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元代文人心态、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它不仅展示了李延兴高超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精神风貌。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部作品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