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和元遗山

南去北来人自老,落花飞絮悠悠。思君一度一登楼。无穷烟水里,何处认并州。
忽见姓名双泪落,新诗聊浣离愁。若为重醉绣江秋。芙蓉明月下,来往一扁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是一首由王奕创作的宋代词作。该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平山堂的美景以及词人与友人元遗山之间的深厚友谊。以下是对该首词的分析:

  1. 作者简介
  • 王奕,原名守光、观之,字仲甫,南宋诗人,其诗风格类似晚唐,一唱三叹,读来回味无穷。他与陈亮、唐仲友等有深厚的交谊,并曾为夔州路漕,带王象之“北趋武兴,南渡渝沪,归来道梁”。
  1. 诗词原文
    二十四桥明月好,暮年方到扬州。鹤飞仙去总成休。襄阳风笛急,何事付悠悠。几阕平山堂上酒,夕阳还照边楼。不堪风景事回头。淮南新枣熟,应不说防秋。

  2. 词中内容

  • 此词以扬州平山堂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二十四桥、平山堂等景物的描述,展现了扬州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
  • 词人通过对友人元遗山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词中,词人不仅回忆了与元遗山的交往,还表达了对这段友谊的珍视。
  • 词人通过对扬州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通过对夕阳、风景的描写,词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1. 创作背景
  • 该词创作于元代,当时李天翼因操行奇异,与世不合,遭人陷害,死于非命。这首词是在其死后由他的后人所作,以表达对这位诗人的怀念和敬仰。
  • 元遗山曾在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赴京应试,登第后从洛阳返回登封,途经邙山时创作了这首词。
  1. 艺术特色
  • 该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情画意。
  • 该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词中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结构。
  • 该词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词中的许多句子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1. 文化价值
  • 该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词人的才华和风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
  • 该词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和词人都受到了该词的启发和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1. 社会影响
  • 该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进行了广泛探讨。
  • 该词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通过阅读该词,感受到了宋代词人的才情和魅力,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奕的《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文学成就,更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了后世,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