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裕上人归仪兴

行寻桂树隐,已与菊花期。
江永鱼龙夕,风高鸿雁饥。
独怜相见晚,况复欲归时。
楚雨枫林黑,劳予入梦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裕上人归仪兴》是元代诗人李孝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孝光对友人深厚的友情,而且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微妙洞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李孝光,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 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后人广泛传颂。
  1. 诗歌原文
    行寻桂树隐,已与菊花期。
    江永鱼龙夕,风高鸿雁饥。
    独怜相见晚,况复欲归时。
    楚雨枫林黑,劳予入梦思。
  2.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行寻桂树隐”暗示了诗人对幽静山林生活的向往与追寻,而“已与菊花期”,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景物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 哲理思考:诗中通过对季节变换和自然现象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例如,“江永鱼龙夕,风高鸿雁饥”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象,反映了自然界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
  1. 创作背景
  • 《送裕上人归仪兴》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承载着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的双重使命。
  • 此首作品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所写,如与友人的告别或庆祝友人归来等,因此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
  1. 文学价值
  • 《送裕上人归仪兴》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展现了当时的文学风貌和社会风情。
  •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交融。
  1. 后世影响
  • 这首诗在后世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传颂,成为研究元代诗歌不可忽视的一环。
  •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元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的途径,也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1. 文化意义
  • 《送裕上人归仪兴》不仅是一首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这些内容跨越了时间限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送裕上人归仪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元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