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菊当年手自栽,故山招我赋归来。
石桥冲晓霜蹄滑,梅路偷晴雪眼开。
家在梦中犹未到,春于腊底已先回。
关河风景依然在,千古兴亡付一杯。
辛亥玉川问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亥玉川问归》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古风诗歌。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李孝光的《五峰集》。李孝光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古人诗词的深厚造诣而闻名,与杨维桢并称“杨李”,展现了当时文人群体间的相互推崇与影响。
在探讨这首诗的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诗歌原文及翻译:《辛亥玉川问归》的原文如下:“松菊当年手自栽,故山招我赋归来。石桥冲晓霜蹄滑,梅路偷晴雪眼开。家在梦中犹未到,春于腊底已先回。关河风景依然在,千古兴亡付一杯。”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时光流逝以及历史兴亡的感慨。
诗人生平与成就:李孝光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纷纷前来受学,他的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年),他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升为秘书监丞。然而,至正十年(1350年),他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孝光的诗歌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齐名,被后人称为“杨李”。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尤其是这首诗中运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辛亥玉川问归》作为李孝光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