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废寺

白社寥寥度岁华,客来犹记话分茶。
桥横山郭前溪路,树隔厨烟何处家?
官马放归门径草,野僧移去石泉花。
荒原相接多邻冢,祭扫人还噪暮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林废寺》是元代诗人李孝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孝光,字季和,号五峰,生于元朝的温州乐清,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学者。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受到广泛认可,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诗歌原文
    白社寥寥度岁华,客来犹记话分茶。
    桥横山郭前溪路,树隔厨烟何处家?
    官马放归门径草,野僧移去石泉花。
    荒原相接多邻冢,祭扫人还噪暮鸦。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寺庙图景。首句“白社寥寥度岁华”展现了岁月流转中寺庙的静谧氛围;次句“客来犹记话分茶”则透露出与客人共饮的情景,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第三句“桥横山郭前溪路”,通过桥梁和溪流勾勒出山水之间的联系,使画面更加生动。接下来的四句则具体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活动,如“官马放归门径草”、“野僧移去石泉花”,这些细节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最后一句“荒原相接多邻冢,祭扫人还噪暮鸦”则带出了一种荒凉之感,同时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敬畏。

《东林废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还能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