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观志能韵寄萨使君

杏花落后见辛夷,烈士无歌忆别离。
春草池塘蛙吹早,斜阳巷陌燕归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观志能韵寄萨使君》是元代诗人李孝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李孝光,元代著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在《五峰集》中有详细的记载。据记载,他在早年曾隐居于雁荡五峰山下,吸引了四方之士前来求学,因此名声大噪。后来,他应召担任秘书监著作郎等职务,但在至正十年(1350)因疾病南归途中病逝于通州,享年六十六岁。

  2. 诗歌原文: 这首诗共由七个字构成,押支韵,展现了一种简洁明快的韵律美。全诗如下:

用观志能韵寄萨使君  
杏花零落后见辛夷,  
烈士无歌忆别离。  
  1. 内容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杏花的凋零与辛夷花的盛开,以及烈士的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友情难舍的感慨。其中,“杏花”与“辛夷”不仅代表了季节的变迁,也隐喻了生命的流逝;“烈士”则暗示了那些英勇无畏却终将离去的人物形象。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感情的方式,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境创造技巧。同时,诗中的“用观志能韵寄”,表明了作者利用特定的韵脚和意象来传达情感与思想的意图。

  2. 艺术特色: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其采用的七言绝句形式,使得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的情绪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在押韵上,诗采用了支韵,使得整首诗的音调和谐悦耳,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

  3. 情感表达: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季节变化与人物情绪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的哀叹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直白又含蓄,既真实又富有哲理,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

《用观志能韵寄萨使君》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交融。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友情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也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力量。对于读者而言,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