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送王伯循

采莲江之南,采莲江之北。采莲何所有,但采莲中薏。
早闻别离苦当尔,不愿从前作相识。纵令别离,不复相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莲曲送王伯循》是元代诗人李孝光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离别的哀愁和对友谊的珍视。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李孝光是元代乐清人,字季和,号五峰。他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于雁荡山的五峰下,从学者众多。他的诗歌创作以文名世,风格独特,不随波逐流,崇尚先秦两汉的文学传统。

  2. 原文内容:诗的第一句“采莲江之南,采莲江之北”描绘了采莲的场景,地点在江的南边和北边。接下来“采莲何所有,但采莲中薏”表达了诗人对于采莲行为本身的兴趣,而不仅仅是收获的物品。然后通过“早闻别离苦当尔”,表达了对别离的无奈和悲伤,而“不愿从前作相识”,则透露出对过去友谊的美好回忆。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情感表达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采莲场景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上。同时,通过对别离的痛苦和不愿意再次相识的描写,反映了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4.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李孝光采用了简洁明快的笔触,用朴素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简洁中见深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此外,通过对采莲这一日常景象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更加接地气,也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体验。

《采莲曲送王伯循》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它不仅记录了元代社会的风俗民情,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