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兼善典佥

江头风多花暗天,舟中击鼓牵官船。
绣鞍大马来如烟,学士翠雕袍领妍。
袖中三尺软玉鞭,手挥送者日在山。
陇西男子更致言,东方民力愿少宽。
达官儋橐横索钱,先生归到明主前。
上言赤子天哀怜,仁人在位如解悬。
大臣不让皋夔贤,天下画一徽张弦。
未将鼎俎烹小鲜,如吾但当归力田。
眼见霖雨开丰年,墙下饭牛荠花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达兼善典佥》是元代诗人李孝光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送达兼善典佥》的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李孝光,号五峰,乐清(今属浙江)人。他少博学,后在浙江雁荡山五峰下讲学,从学者甚众。至正三年(1343年),应召入京,为秘书监著作郎,迁文林郎,秘书监丞。工诗,亦工文。

  2. 原文内容:《送达兼善典佥》全文如下:江头风多花暗天,舟中击鼓牵官船。 绣鞍大马来如烟,学士翠雕袍领妍。 袖中三尺软玉鞭,手挥送者日在山。 陇西男子更致言,东方民力愿少宽。 达官儋橐横索钱,先生归到明主前。 上言赤子天哀怜,仁人在位如解悬。 大臣不让皋夔贤,天下画一徽张弦。 未将鼎俎烹小鲜,如吾但当归(一作居)力田。 眼见霖雨开丰年,墙下饭牛荠花圆。

  3. 作品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政治清明的美好期待。通过对达官贵人与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4. 写作背景:《送达兼善典佥》创作于至正三年(1343年)。当时,李孝光被召入京,担任秘书监的著作郎,后迁文林郎,秘书监丞等职。他在京城期间,目睹了官场的种种腐败和百姓的苦难,深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李孝光的《送达兼善典佥》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