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河中环胜楼感怀

垂柳阴阴水拍堤。欲穷远目望远迷。平芜尽处暮天低。
万里中原犹北顾,十年长路却西归。倚楼怀抱有谁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河中环胜楼感怀》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时,苏东坡经常登临城北的黄泥冈,俯瞰长江滚滚东流,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不禁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他登上黄泥冈后的即兴之作。全词以“环胜楼”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哲理思考。

以下是《浣溪沙·河中环胜楼感怀》的原文:

【宋】 苏轼

环胜楼高鹦鹉洲。
日斜江碧水流,万顷烟波蜀客愁。
千古凭高意,几人曾会否?
君看垂柳舞,何似此时休。

【翻译】

环胜楼高耸入云,俯瞰鹦鹉洲。夕阳西下,江水碧绿流淌,万顷烟波让人心生愁绪。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凭高远望,但又有谁能真正体会这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落寞呢?如今你看着那随风摇曳的垂柳,又觉得这样的风景如何胜过眼前的宁静时光?

【赏析】:

《浣溪沙·河中环胜楼感怀》是苏东坡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登高远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美景却难以忘怀世俗忧愁的人生感慨。

首句“环胜楼高鹦鹉洲”,点出楼名与洲名,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环胜楼位于鹦鹉洲之上,俯瞰着滔滔长江,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美好的环境中,作者却感到一种深深的孤寂和无奈。

“日斜江碧水流,万顷烟波蜀客愁”。这里,作者用“日斜”和“江碧”两个意象来渲染氛围,营造出一种黄昏时分、江水悠悠的画面。而“万顷烟波蜀客愁”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忧愁和迷茫。这里的“蜀客”是指作者自己,他曾在四川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于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而现在他却身在江南,面对长江,不禁感慨万千。

在词的中间部分,作者开始抒发感慨:“千古凭高意,几人曾会否?”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豪杰们的感慨之情。他们曾经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如今这些英雄豪杰们已经离我们而去,他们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历史佳话。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又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正意义吗?恐怕只有那些能够理解历史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滋味吧!

结尾部分,“君看垂柳舞,何似此时休。”这句话则是词人以垂柳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向往之情。垂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作者却希望在这个时候停下来休息一下,远离尘世的喧嚣和忙碌。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这首词通过对环胜楼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哲理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博大胸怀和深邃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