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新安

路泣颠微步,原涂枕积骸。
孙恩将入海,李祐起平淮。
奔溃蛾投火,攀援蚁附厓。
熊兵闻禁暴,坐觉众心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闵新安》是元末明初诗人周霆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乱时期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闵新安》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元末明初,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极大的动荡,战乱频发。周霆震(字亨远),出生于吉州安成人,因家学渊源,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与当时的多位学者交往密切,如王梅边、彭鲁斋、龙麟洲、赵青山等,都对他赞誉有加。

  2. 诗歌原文
    路泣颠微步,
    原涂枕积骸。
    孙恩将入海,
    李祐起平淮。
    奔溃蛾投火,
    攀援蚁附厓。
    熊兵闻禁暴,
    坐觉众心怀。

  3. 作品赏析:《闵新安》以简洁的诗句,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痛苦。诗中“路泣颠微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战乱中艰难前行的情景;“原涂枕积骸”则揭示了战后荒凉的场景。此外,诗中还通过“孙恩将入海”、“李祐起平淮”等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赞颂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创作风格:《闵新安》展现了周霆震独特的创作风格,他擅长运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主题,而且在形式上也力求创新,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感染力。

  5. 社会影响:《闵新安》虽然不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作品,但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6. 文学地位:《闵新安》作为元代时期的诗歌,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其文学作品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和发掘这一时代的文学创作,使得《闵新安》等优秀作品得到了重新评价和传播。

《闵新安》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元末明初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