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十里西南去,行役经过倦休处。
崔嵬古干络苍藤,相传此是埋冤树。
树名那得呼埋冤,阅人累岁官道边。
朝吁械系逮词讼,夕敝鞭朴逋税钱。
富豪招权逞滥入,孱弱破家哀孑立。
几人饮恨泪彻泉,树不能言天为泣。
埋冤得名良可悲,郡中守令知不知?
埋冤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埋冤树》是元代诗人周霆震创作的文学作品。周霆震,字亨远,吉州安成人,因先世居石门田西,又号石田子。他的诗歌多哀怨之音,深受王梅边、彭鲁斋、龙麟洲、赵青山诸公的赏识。
《埋冤树》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均颇具特色。该作品描写的是一棵古树,它位于郡城的西郊官道旁边,被赋予了“埋冤”的名字。这棵树见证了许多官员因为贪腐而累及家人的悲剧故事。诗中的“埋冤”二字,既指树木,也隐喻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们。诗中通过这棵古树的叙述,展现了官场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平现象。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正义与公正的渴望和对社会腐败的深刻批判。
在文学价值方面,《埋冤树》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周霆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幅官场生活的画卷。诗中不仅描述了树木本身,还通过树木这一载体,反映了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这种寓情于景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埋冤树》不仅是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于社会正义的坚守和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