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昶公

我本匡庐种莲者,奄忽飘零尘网中。
衣食坐为妻子累,文章翻笑古人同。
酒醒瀑布千岩雨,恨满江波一笛风。
闲共山僧语终日,挥弦送目叹飞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昶公》是一首由周砥创作的元代诗词作品。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周砥:元代的文学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诗中“挥弦送目叹飞鸿”的描述,可以推断他是一位擅长音乐和吟咏的文人。他的诗歌通常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追求。
  • 匡庐种莲者:周砥自比为“匡庐种莲者”,意指他在艺术创作上追求自然纯粹之美。匡庐是庐山的别称,周砥以此自喻,可能是想强调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与追求。
  1. 诗歌原文
  • 原文:“我本匡庐种莲者,奄忽飘零尘网中。衣食坐为妻子累,文章翻笑古人同。”
  • 翻译:我本是庐山种莲的人,突然飘零在尘世之中。衣食之事被妻子所困,而文章之作反而嘲笑古人相同。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反思。周砥在这里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1. 诗歌内容
  • 生活感悟:诗歌开篇即点明诗人的生活状态,从庐山种莲者变为尘世中的普通人,这种转变让诗人感到了深深的失落。
  • 职业困境:“衣食坐为妻子累”反映了诗人因家庭责任所限,无法完全投入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中,这种矛盾感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 文化反思:通过对比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当前文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批评,暗示着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向往。

《赠昶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对生活、职业和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该作品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群体的共同特点和心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