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顾玉山见寄

白水青山杳眇边,每怀高节自茫然。
不从猿鸟疏名姓,虚托鳞鸿问岁年。
灯外檐花清夜雨,江头云树暮春天。
须知无限沧洲意,渺渺东风一旆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顾玉山见寄》是明代诗人袁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袁华(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明代著名诗人,工于乐府。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很高的评价。
  1. 诗歌原文
    草堂东郭带烟萝,门外高轩客屡过。
    郑国上卿知叔向,新丰逆旅荐常何。
    柳迷官道莺迁木,花映春江水动波。
    已许芝云分半席,嘉时行乐醉时歌。

  2. 诗歌内容分析

  • 第一联“草堂东郭带烟萝,门外高轩客屡过。”:描绘了草堂东侧被烟雾缭绕的树木所环绕的景象,门前有高高的楼阁和频繁来往的客人。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热闹的庭院景象。
  • 第二联“郑国上卿知叔向,新丰逆旅荐常何。”:引用春秋时期的故事,表达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郑国的上卿了解叔向的智慧,而新丰的旅店则推荐了常何,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扶持和信任。
  • 第三联“柳迷官道莺迁木,花映春江水动波。”:以柳树迷离的道路和鸟儿筑巢的树枝为意象,传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江边的花朵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春江之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第四联“已许芝兰分半席,嘉时行乐醉时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享受。虽然不能与知己共享芝兰之宴,但可以在快乐的时刻一起唱歌跳舞,享受这份难得的欢聚时光。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相互交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 对仗工整:诗歌在对仗方面处理得当,如“草堂东郭带烟萝”与“门外高轩客屡过”的对仗,体现了诗人严谨的修辞技巧。
  • 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友情的珍贵。
  1. 文化背景
  • 《次韵顾玉山见寄》创作于明代,这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诗作数量庞大。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袁华的这首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脱颖而出。

《次韵顾玉山见寄》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而且在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而且传递了对友情、自然的感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