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隐

得个黄牛学种田,盖间茅屋傍林泉。
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诎道诎身俱是辱,爱诗爱酒总名仙。
世间百物还须买,不信青山也要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隐》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思隐二首》的创作背景是在董嗣杲的官场生涯结束后,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这首诗作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2. 主题内容:《思隐二首》主要描绘了董嗣杲在田园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生活理想。诗句中透露出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与同时期其他许多文人墨客如李商隐、温庭筠的思想相呼应,共同构建出一个文人的精神世界。

  3. 文学价值:《思隐二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的转变,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超越。特别是其“文外之重旨”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含蓄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使得诗歌本身成为一次精神上的旅行,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可能。

《思隐二首》作为董嗣杲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传递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首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