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隐次韵

养钝习成癖,居贫道已闻。
蒲团延客话,芋火就僧分。
林润夜疑雨,窗寒曙拂云。
丛丛墙下菊,书暇亦锄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卜隐次韵》是元代诗人周权的一首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生活态度和闲适的隐逸情趣。下面将具体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养钝习成癖:诗歌的第一句“养钝习成癖”,透露出诗人有意培养自己迟钝的心性,享受平淡生活的乐趣,这种习惯已经深入骨髓。

  2. 居贫道已闻:这里的“居贫道已闻”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接纳和适应,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物质追求的淡薄。

  3. 蒲团延客话:在诗中,“蒲团延客话”描述了诗人邀请客人围坐在蒲团上聊天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文人墨客间的雅集氛围。

  4. 芋火就僧分:通过“芋火就僧分”,诗人传达了一种与世俗隔绝、与僧人共享自然食物的宁静生活。

  5. 林润夜疑雨:诗人用“林润夜疑雨”来描绘夜晚树林中的微细小雨,这种细腻的观察体现了他敏锐的感官和对大自然细微之处的感悟。

  6. 窗寒曙拂云:在“窗寒曙拂云”的描述中,诗人捕捉到清晨窗户上薄雾轻拂的景象,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静谧和清新的气息。

  7. 丛丛墙下菊:最后一句“丛丛墙下菊”,则表现了诗人在闲暇时也会去照料那些墙角生长的菊花,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尊重。

《卜隐次韵》不仅是周权对简朴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心灵自由的一种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哲学,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时所持有的平和与超脱。

相关推荐